临港新片区城市形象标识(LOGO)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备受瞩目,社会各界创作热情高涨,积极踊跃投稿,本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1043件。吸引了包括高校团队、专业机构、工作室以及知名设计师等在内的创作热情,其中还有来自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外专业人士的投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意爱好者,用作品充分表达了海内外各界对临港新片区的关切与期待。
LOGO设计作品中,滴水湖、中银金融中心、海鸥门等元素出现频率较高。从投稿作品中可看出,临港新片区的开放创新、科创精神、青春活力以及众多的城市地标令大众印象深刻。
活动邀请行业内高校代表、媒体代表、专业机构代表等组成评审专家组,秉持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眼光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评审。经过多轮筛选,最终评选出LOGO设计创意作品10件,金奖遗憾空缺。
空缺说明
评审委员会严格遵循“高要求、高标准”原则,依据设计需体现“上海临港”核心元素、国家战略承载地定位、产业特色及国际化特质等核心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经多轮专业评审,所有参赛作品虽展现出较高创意水平,但均未完全满足金奖作品所需达到的“创新性、代表性及国际传播力”等综合要求。为确保城市品牌形象的权威性与标杆性,组委会最终决定金奖空缺。
一起来看看获设计创意奖的10项作品吧
↓↓↓
01.获奖作品
上海临港标志以"L"形结构谱写时代华章,将双子塔的伟岸身姿化作通往星辰的阶梯。垂直的线条向下延展为∞符号,既是浦江潮涌的写意,更是商贸繁荣的永恒纽带。向上的箭头线条如梦想的轨迹,每道光芒都承载着千万个创新理想,在星空交汇处绽放无限可能。
投稿作者 郭明02
由两个相互交织的环形构成。其灵感源自人的指纹,象征着临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时呼应滴水湖涟漪状的城市肌理和海洋资源,体现临港依托自然水系构建的独特城市空间。环形交汇处嵌入一个形似芯片的方形模块,象征临港尖端科技产业与智慧结晶。
投稿作者 邓彦民03
将中银金融中心、滴水湖、荣耀之环与临港首字母LG相结合。将荣耀之环分为5个部分,对应了临港新片区“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蓝色代表青春、活力、纯净、稳重,也是临港最具代表的颜色。LOGO以对称的方式展现,识别度高。
投稿作者 卫一星04
以临港滴水湖区域标志性建筑轮廓为设计元素,通过建筑线条的抽象提炼与动态穿插,构成完整的圆环形态,巧妙呼应滴水湖独特的环形城市规划理念。圆环中央突出"上海中银金融中心"的剪影线条,强化临港作为国际现代化新城的核心形象。
蓝绿色调的应用极具深意:湖蓝色象征临港的海洋文化与创新精神,线条的虚实变化营造出建筑群的空间层次感,展现临港"城在湖上、湖在城中"的独特城市肌理。
投稿作者 万佩05
以双重地标为创意原点,通过正负形的嵌套构建视觉叙事。正形萃取中银金融中心的建筑轮廓,负形融入滴水湖湖心雕塑“水滴”的灵动曲线,形成“人文与自然相拥、科技与生态共生”的意象对话——前者象征新片区成立后的产业崛起,后者承载原生自然基底,两形相生呼应,完成从“临港”到“新城”的历史文脉延续。
投稿作者 盛蓝06
以“ 临”字为核心创意基点,通过汉字变形融合地域特色与发展理念。左侧提取中银金融中心地标建筑的轮廓特征,以简洁线条勾勒建筑的现代感与标志性,强化临港的空间识别度。
右上部分融入向上箭头元素,箭头线条流畅且富有张力,既象征临港在区域发展中的上升态势,也暗合其作为新兴片区的活力与潜力,传递“ 向上生长”的城市精神。下方以沉稳的横线条构成基座,既代表临港坚实的区域基础与规划布局,也隐喻楼宇集群的有序发展,形成“ 地标引领、区域支撑”的视觉逻辑。
投稿作者 天津嘉鹤广告有限公司07
以字母 LinGang(临港)结合上海临港核心区域“滴水湖”之圆形特征而构成,融入“双子塔”,利用左右两个字母G(港)设计成帆形(代表海港-洋山深水港)与飞机形(代表空港-浦东国际机场)。其中字母(i)代表innovatelive(创新)、intelligence(智能)、international(国际)等特征,圆形则代表Open(开放),共同体现临港新片区两大核心使命--开放与创新。
投稿作者 黎国平08
以临港首字母“LG”为核心视觉元素,色彩上呼应临港靠海的地理特征及其环境生态,选用蓝色;此外,为增加logo的灵动感,在间距调整以及弧度设置上多次考量,为达到视觉上能既体现临港生态底蕴,又彰显开放活力。同时最终目的旨在强化临港识别度,助力对外宣传,吸引人才落户、企业入驻,提升国际影响力,传递临港蓬勃发展的城市魅力。
投稿作者 居欣怡 周心怡 费雨洁 屠晨安09
以船舵轮廓勾勒发展动能。中央抽象化的字母“G”通过精妙变形,将滴水湖波纹与全球化视野有机融合。方形蓝色数字模块以精确的阵列环抱成智慧矩阵,模块间距呈现科技感的呼吸节奏。整体造型通过战略性开放缺口,既保持视觉平衡又强化开放包容理念,展现临港作为改革新高地的设计智慧与时代气度。
投稿作者 徐治东 李雨顺10
以上海临港拼音首字母“SHLG”为核心创意,与城市轮廓相融,彰显地域特色。“HL”则巧妙融入中银金融中心建筑特征,突出双子塔楼上部锥形形体相连呈“1”的造型,呼应“两个一百年” 交汇机遇,寓意临港在时代浪潮中不忘初心、踏浪前行。“G” 设计为举起大拇指的手形建筑,象征临港对自身发展的自信与肯定。下方三横线,既是建筑群的水中倒影,又代表海波浪,体现临港作为海滨之城的特色,象征上海临港区城市充满无限活力,在开放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蓬勃发展。
投稿作者 赵阳
公示须知
本次公示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至9月6日(7个自然日)。经公示无异议后,工作人员将尽快与获奖者联系领奖事宜。
联系邮箱:linganglogo@163.com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