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过雨的初秋清晨,顺着遵义市高新快线一路前行,便能窥见翡翠湖的一隅,沿着环湖路径直往里,远远的,两幢纯白而略带古朴痕迹的建筑静静矗立。遵义贵州饭店斜依在翡翠湖旁,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静谧而又幽深。“天空之境”观景台上,三两位游客凭栏远眺,碧绿的湖面映着纯白楼影,水、天、山、人在此刻融为一体。
春去秋来,客来客往,饭店已悄然走过九个年头。自2016年投资建成以来,在遵义市生态、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饭店与湖的命运不断交织,一同生长。
饭店位于三坝村,四周层林叠翠、湖山相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不仅为来往的旅客打造了绝佳的栖息之地,更在岁月流转中为饭店注入浓厚的历史底蕴。多年来,饭店始终沿着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在守正创新中寻找平衡,在文旅融合中实现突破,让酒店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品,而是在山水之间积淀人文厚度,在旅居当中融入当代艺术精神,成为一座城市的气质表达。
遵义贵州饭店从设计之初就承载了多重文化基因。大堂之外的飞天仙女铜版画、大堂之内的大理石酒尊都无声诉说着遵义深厚的酒文化;而饭店创建的“红五星”党建品牌,则融入了遵义特有的红色血脉。
行走在饭店中,红色文化与地域特色交织成网。职工长廊与党建文化长廊并立,非遗剪纸再现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的壮烈场景,从中共一大到新时代的党史简介,被巧妙融入空间叙事。2019年起实施的“红五星”评比,设置了54个星级岗位,用流动红旗激励员工;2024年上线的智慧党建系统,则让红色教育走向“云端”。
除了文化的深耕,饭店也在探索与在地生态的共生。2019年,饭店在与翡翠湖相邻的地方开辟出一块“红五星农场”以及毗邻的初心果园。在这里,黄瓜舒展着嫩藤,西红柿渐次转红,玉米秆在风中轻摇,辣椒结出果实,黄桃渐染金黄,既保留了土地最朴拙的模样,又在酒店与湖山之间,构建出一种新的共生关系——它拓宽了人们对乡村与现代共处的想象,四季在这里变得具体可感,让客人在采摘与耕种之间,重新触摸到土地的温度。
“我们不只是在经营一家酒店,更是在搭建一个平台,传递一种情绪价值。”遵义贵州饭店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谭进说。
近年来,旅游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五星级酒店不再高不可攀,中低端酒店快速崛起,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与体验感。这一变化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理性化。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双节”期间,饭店当天预订比例在黄金周期间达97%,旅游越来越随性,也越来越贴近生活。
为适应市场变化,饭店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从最初的政务接待为主,转向会议、休闲、亲子、商务四大板块并重。亲子房数量增至20间,并新增苗文化房、海天一色房、家庭套房等主题房间。 一位小红书博主在家庭套房打卡拍摄的视频,收获了20多万点赞,评论区不少网友留言“被种草”“想去打卡”“这就是现实版的‘星露谷物语’”!与此同时,饭店还贴心推出“宠物友好客房”,配备专属宠物床、食盒等设施,让带着“毛孩子”出游的家庭也能享受完整、安心的入住体验。
不仅如此,饭店还推出“会后两小时微旅游”,把湄潭茶园采制体验、果园采摘、湖畔烧烤与会议串联成短途旅程;打造“记忆廊桥”“天空之境”等打卡点,让客人收获情绪价值与休闲体验,在饭店里见山、见湖、见落日,感受自然与人的共生之境。
此外,饭店依托翡翠湖畔的生态优势与饭店的静谧环境,引入康养服务与老年旅居项目,积极拓展“银发经济”市场板块,提供适老化设施、服务和养生膳食,为“银发族”提供适宜长住、静养身心的“慢游深体验”。
红色是历史的底色,晕染成“转折之城”的厚重记忆,而山水则是其间永恒的诗。饭店坚持“每道菜都有故事”,将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倾注于一方餐桌,让饮食不再是果腹,更是一次对风土人情的解码。
作为国有企业,饭店也始终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拓展“酒店+”业务。疫情期间支援抗疫;承接市内重要餐饮项目,释放30至40个就业岗位;定期拜访多家企业,拓展超1000家协议客户,持续为地方稳岗就业贡献力量……遵义贵州饭店的成长轨迹,是迈向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也映射着遵义从红色老区向现代化旅游城市转型的历程。
站在翡翠湖畔,看水天一色,听风过林梢,这座依山而建、因湖而美的饭店,正如它所扎根的这座城市——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未来的朝气;既守得住红色的根,也打得开世界的窗。暮色渐起,风声与水声在寂静的山野间低语,一只白鹭穿过晚霞,落入屋檐,继续聆听饭店书写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