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游织梦·侗锦归山》
群山环抱间,经纬交织处,承载着侗族两千年文明记忆的侗锦,正以全新姿态重返大众视野。由贵州文旅部门联合多方倾力打造,贵州籍艺术家崔瀚宇《黔游织梦・侗锦归山》个展将于2025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在贵阳千山扶光艺术馆这一新兴艺术地标举办。作为深耕家乡非遗创新的重磅展览,本次展会以“织梦归山”为核心,将千年侗锦技艺与当代艺术语言深度融合,为观众铺展一幅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化长卷。
一、归山:从田野间走来的艺术初心
“让指尖技艺回归文化沃土,让古老图腾焕发新生力量。” 这是办展方与艺术家崔瀚宇共同的初心。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艺术家,崔瀚宇曾深入黔东南肇兴镇岑所村等侗寨采风数月,与27名侗族绣娘共同发起“为岑所绣”项目,将油画艺术转化为立体侗绣作品,让非遗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此次“归山”主题展览,既是他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贵州非遗“活态传承”理念的生动实践 —— 我们将展厅搬进文化发源地,让观众在熟悉的山水语境中,读懂侗锦从“纳官输”的贡品到“指尖经济”的蜕变历程。
二、织梦:传统技艺的当代艺术转译
步入展厅,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隧道。本次展览汇聚崔瀚宇近年创作的三大核心系列,每一件作品都是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神话溯源”系列以侗族古老传说为蓝本,将鹰、蝴蝶妈妈、三头鱼等图腾,通过油画与侗锦的跨界融合呈现。其中《祭祀图》由40余块绣片拼接而成,银珠与彩线交织间,再现侗族先民的精神世界,完美诠释了“苎幅参文秀,花枝织朵云”的古韵。
“五元素共生”系列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艺术家巧妙融入剑河苗族锡绣这一 “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金的光泽、木的温润、水的灵动、火的炽烈、土的厚重,在经纬间流转,呼应着贵州喀斯特地貌的自然肌理。
“数字织锦”互动区则延续了贵州“科技赋能非遗”的创新探索,借鉴丹寨非遗周的数字技术经验,观众可通过触控屏幕 “亲手” 编织侗锦纹样,感受120根竹签排经、铜挑挑花的繁复技艺,体验 “织花”与“挑花”的千年智慧。
三、共生:非遗传承的贵州实践
“保护不是复制,而是在传承中创新。” 办展方负责人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贵州非遗活化成果的集中展示:展览期间将举办“绣娘分享会”“青少年织锦体验课” 等活动,让千年技艺在互动中薪火相传。
从春秋战国的 “细布鲜净” 到明清的 “峒锦矜夸”,从侗寨的织机声到国际展览的聚光灯,侗锦的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贵州的文化基因。这个秋天,让我们相聚《黔游织梦・侗锦归山》个展,在经纬交织间,遇见非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供稿:多彩城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