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大球排序一样,篮球是贵州省第一届少年“三大球”“三小球”运动会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项目,543名篮球小子在5天赛程要进行44场比拼,每天从日出打到日落。
这与贵州篮球氛围近年来热度飙升密切相关。一面是乡村篮球天花板“村BA”,百亿流量火出国门;另一面是小篮球联赛耕耘多年,万余名球员参与。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正谱写着协同发展的立体交响。
8月18日,贵州省少年“三大球”“三小球”运动会篮球项目开赛,U9、U12、U14三个组别相继展开比拼。
年龄段不同,赛场大小、上场人数也不同,但孩子们有着纯粹的篮球梦。
“输赢都是一种收获。篮球在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吃苦,想实现心中的梦想,就要爬起来再去争取。”黔南以4分之差惜败遵义,教练周帅用嘶哑的声音向球员分析原因,满头大汗的他有点着急,希望球员赶快“清醒”,更彻底地去执行战术,“你看,很多人是第一次参加,想打好,拼命去跑,但也容易打懵,没有冷静思考局势。”
与以往参加的比赛不一样,周帅发现,球员和家长对这次赛事的重视度明显提高。
“我们省篮球底蕴很深厚,这次体育联合教育共同办那么大的赛事,还针对的是大家关注的球类运动,后续带来的影响是有益的,特别是球员的未来规划和学校层面的专项开展和保障。”周帅从事青训10余年,深知体教融合一直是难点和堵点,“比赛刚起步,从0到1有了,只要坚持,1到100是顺其自然的事。”
希望体育让孩子的童年更加缤纷,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是黔南队教练对篮球青训的定义。“其实,这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好的孩子,背后肯定是好的教练。他们克服挫折,获得快乐和荣誉感,我们也成就感满满。”
与周帅一样,裁判岑金荣也是篮球场上的“护花使者”。“吹娃娃的比赛,比成人难度大,你看我汗水直流。”在岑金荣24年执裁生涯中,如何让小朋友爱上篮球,在赛场上敢拼的同时,树立规则意识,是他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非常考验一名裁判的‘平衡’感,你不能打击他们积极性,影响比赛流畅性,还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岑金荣认为自己不仅是球场上“法官”,还是领路人,“你不能带着放大镜思维去吹吧,而是要让小球员理解规则,尽情去释放热爱。”
体教深度融合理念的落地生根,需要专业赛事作为“催化剂”与“试金石”。首届“三大球”“三小球”运动会汇集3000余名健儿同台竞技,正以“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效应,构建“无强度不体育,无体育不教育”的生态圈。
“竞技场不仅是胜负的较量,更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平台。在这里,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不断释放。”岑金荣的目标是陪着小球员快乐篮球,让其勇敢去追梦。
供稿:贵州省体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