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北大滴水湖大讲堂第二十七讲在滴水湖剧院成功举办。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受邀作《文化发展与文化“新三样”》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张颐武教授从文化发展历程回顾切入,系统阐释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平台、新期望与公众新需求。他指出,中等收入群体崛起与Z世代年轻群体的兴起,正推动消费、认同与生活方式的重构。张教授强调,中国正经历文化自信提升与全球影响力拓展的关键转折,面对西方“脱钩”“去风险”等外部压力,中国发展路径的独特性愈发展现出文明新途径的示范意义。
张颐武教授重点剖析了文化发展数字化转型、传统文化复兴、文化创造活跃、文旅新消费崛起和全球影响力建构五大发展趋势。通过董宇辉直播带货带动《额尔古纳河右岸》销量激增等案例,生动说明了文化传播方式变革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他详细解读了以网络文学、微短剧和特色游戏为代表的“新三样”文化形态的兴起逻辑与全球拓展态势。最后指出,文化创新需立足历史根脉与全球视野,在“取今复古”中“别立新宗”,以自主创造、自信开拓的姿态,持续释放文化创新活力。
互动交流环节,观众围绕“文化发展中的包容与自信”“网剧等新兴业态评价体系构建”“青年文化心态解读”等议题展开探讨。张颐武教授指出,中国社会既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也具备高度的开放包容性,主流始终在动态平衡中推动文化创新。针对微短剧奖项设置问题,他强调应建立行业正向评价机制,融合专业评审与公众反馈,尤其要关注平台在业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对于年轻人关注的“躺平”“焦虑”等社会文化现象,张颐武教授认为应正视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同时以发展的眼光看到社会韧性带来的解决空间,文化作品需既反映现实焦虑,也传递耐心与信心。
现场250余名市民现场聆听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