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贵阳咖啡,火了!
不种植咖啡豆,却孕育出3000余家咖啡馆星罗棋布的盛景——这座常住人口600余万的城市,咖啡馆密度高达2000人/家,成为全国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更令人瞩目的是,贵阳已成为精品咖啡的沃土,培育出数位国际赛事冠军,被誉为“咖啡冠军之城”。
“为了一杯咖啡到贵阳”——“点子贵州”网络传播策划沙龙活动现场。(刘青 摄)
如何抓住“出圈”机遇,将“流量”变“长红”?8月6日下午,由贵州省委网信办主办的“为了一杯咖啡到贵阳”——“点子贵州”网络传播策划沙龙活动成功举行。来自咖啡、精酿、餐饮等行业代表及央地媒体、商业网站、社会组织、网络达人等4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如何用新媒体赋能贵阳‘精品咖啡、精酿啤酒、精致餐饮、精彩非遗’网络传播工作不断创新高、出新彩”展开研讨,共话文化与城市生活品牌传播的破圈之道。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刘冲。(刘青 摄)
“若要把贵阳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名城,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这座名城需要什么?”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刘冲认为,一座城市需要内在美,网红城市的发展要素从1.0版的风景名胜到2.0版的都市繁华、3.0版吃喝玩乐,下一步就是进入4.0版的消费体验,而咖啡能构成城市的内在气质。同样,咖啡也是一条文化纽带,连接起黔味美食、非遗技艺,连接到山野和社区。若能实现“源于民族、高于民族,源于民俗、高于民俗,现代表达、现代享受”,贵阳咖啡文化将拥有更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他强调,“贵阳咖啡”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要持续打造好、发展好,吸引更多人从网上来到网下,不仅品味咖啡,也品味这座城市的特有魅力。
贵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国梁。(刘青 摄)
贵阳咖啡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本质上是“冠军精神”“纯粹匠心”与“市井烟火”的融合。这种“专业度+在地性”的双重特质,使贵阳咖啡从消费符号升华为当地软实力的生动表达,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贵州的“窗口”。贵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国梁强调,要继续做“时间的朋友”,投资年轻人、帮助年轻人、关心年轻人,让更多青年才俊发挥特长,投身于城市品牌建设中。要继续做“网络传播的朋友”,更加重视网络传播规律,不断强化品牌影响力。要做“贵阳的朋友”,未来将持续用好新媒体赋能各类业态,增强贵阳的吸引力,让贵阳成为“无需理由就想来”的城市。
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刘莉。(刘青 摄)
在贵阳,夜晚不是白天的延续,而是新的开始。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刘莉提到,贵阳精酿产业同样发展迅猛,全市精酿酒吧现已突破1200余家。“我们正以精品咖啡、精酿啤酒、精致餐饮、精彩非遗四大特色业态为突破口,构建兼具烟火气与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她表示,贵阳将持续深化“走红”业态文化内涵的深挖与创新创作,让外界读懂这座城市的活力。
2023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冠军、乔治队长咖啡团队成员李晋坤。(刘青 摄)
乔治队长咖啡门店。(嘉宾供图)
在行业代表分享环节,2023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冠军、乔治队长咖啡团队成员李晋坤讲述了乔治咖啡的成长历程,介绍了其门店的社区化与复古风特色,以及通过赛事沉淀实现品牌升级的经验。“我们希望为未来的咖啡师创造条件并提供更好的平台,提升咖啡师的水平。”
“古既·腰岩Coffee”主理人邓丁。(刘青 摄)
“古既·腰岩Coffee”建在石壁缝隙间。(嘉宾供图)
新晋网红打卡点“古既·腰岩Coffee”位于贵州清镇的一处喀斯特地貌,“这里曾是一条村民通行的驿道,入口石墙已有百来年历史。”古既团队利用喀斯特地貌将建筑风格与在地文化融合,使咖啡馆独具本土场景特色。他表示,通过到店客人、网红达人的拍摄并自主分享,店铺获得不少关注度,“我们鼓励店员分享优质照片或视频,点赞达到一定程度会予以相关奖励。”目前,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带动了周边旅游,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装腔酌事”精酿酒吧主理人吴姣乐。(刘青 摄)
[b]装腔酌事Opus beerlab (陕西路天主教堂店)。(嘉宾供图)
[/b]
“装腔酌事”精酿酒吧主理人吴姣乐在分享时指出,消费者对啤酒的品质与个性的追求推动了当下精酿的流行。贵阳本土有很多优秀的酿造品牌,他们结合地域文化酿造出了许多具有当地风格的特色啤酒:如酸汤风味、花椒风味、辣椒风味……吸引了广大游客进店品鉴;亦有客啤门店不断更新选品,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喝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精酿啤酒。她认为,培育精酿行业市场,让小众啤酒被大众熟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当下“能被看见”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贵阳精酿人不断耕耘的必然结果。
探店达人李治仪。(刘青 摄)
探店达人李治仪(@贵州吃货团)结合自身自媒体运营经验,强调以流量思维赋能品牌,通过视觉呈现、文化故事挖掘提升传播效果。“文化,一定是一个品牌的核心。”
去茶山品牌经理赵珏。(刘青 摄)
截至2025年7月,去茶山在国内各省门店数量已达到56家,通过将贵州大地的灵魂注入每一杯饮品,用茶香串起游客集体记忆,吸引了众多Z世代的青睐。活动现场,去茶山品牌经理赵珏分享了本土茶饮品牌通过“风物之美融入日常”实现全国拓展的案例,她表示,这些产品不只是解渴的饮品,而是一个个移动的文化标签。
活动现场。(刘青 摄)
此次沙龙各界达成共识,将以此次沙龙为起点,持续放大“咖啡冠军之城”品牌声量,建立常态化网络传播机制,推动“为了一杯咖啡到贵阳”从网络热梗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消费场景,让贵州咖啡、本土精酿、地道小吃等文化标签实现“破圈生长”,不断形成“一杯咖啡撬动多元文化”的立体生态。
来源 | 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