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b759da4642248a938be7b893d67aff.png

关闭
搜索
|

世界防治肺结核病日手绘风横版海报__2025-07-09+22_20_30.png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来源: 商业品牌网 ·  作者: 珍酒李渡集团 ·  2025-11-17

11月15日至1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和贵州珍酒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在遵义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3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60位专家学者齐聚珍酒,共襄盛会。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论坛现场

作为中国哲学界聚焦“酒”主题的高规格思想交流平台,“酒与哲学”学术论坛首次走进贵州,意义非凡。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陈国华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酒哲学建构”“古典酒文献的智慧与现代价值”“酒与社会秩序”“酒与人性塑造”等核心议题展开多维度探讨,系统梳理酒在人类文明演进与精神建构中的哲学意义。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复旦大学原校务委员会委员、哲学系教授谢遐龄表示,酒具有打破笛卡尔主义中的身心二元对立、回归生命本真的哲学功能。在数字时代,酒不仅是“打开心扉”的桥梁,更是重建社会关联的催化剂,通过解放身体感知、促进情感共鸣,始终见证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优越性。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王中江指出,酒文化研究为哲学开辟了新天地。酒本身并非罪过,关键在于是否“饮之有道”。酿酒师的匠心、饮者的品味与非饮者的包容,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酒文化体系。酒并非基本生存所需,而是一种“创造性需求”,具有“超我”特性,能为人类提供精神陪伴、自由体验与诗意升华。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景海峰认为,酒从早期祭祀中的神圣媒介,逐渐演化为日常生活的俗常之物,并与人的德行建立深刻联结。儒家“不为酒困”“唯酒无量,不及乱”等理念,既承认酒在生活中的合理地位,更强调以德性驾驭欲望的智慧,彰显中国文化在世俗享受与精神提升之间寻求平衡的独特智慧。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周可真从“生活哲学”视角,阐述了饮酒的四重功能:润滑人际关系,传承“乡饮”伦理;清除“精神垃圾”,释放当代人的心理负担;切换思维频道,激发创新灵感;亲身实践中国“味觉思想”传统。饮酒是从日常生活通达哲学反思的重要路径。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前所长、研究员胡发贵阐释了孔子“惟酒无量,不及乱”的中庸智慧,指出孔子既肯定酒作为生活享受的正当性,更强调以“不及乱”为底线。孔子倡导的“微醺”境界是物我交融的和谐状态,体现了儒家“执两用中”的哲学精髓,为当代人提供了把握生活享乐与道德自律平衡的重要启示。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前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森林对费尔巴哈哲学中的“醉”与“醒”提出新解。费尔巴哈将传统思辨哲学批判为“醉醺醺”,主张以“清醒”回归现实,但其将“醉”简单等同于虚幻,忽略了酒神精神的创造激情;将“醒”理解为冷静直观,未能把握实践意义上的清醒应包含积极变革的维度。真正的哲学清醒,应是扎根现实而又不失创造热情的辩证统一。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马思劢(Thomas Michael)从《老子》哲学切入,重新诠释了酒文化的深层意义。他指出,酒在道家视野中是融合水火、贯通阴阳的修道媒介——其外显水之柔顺,内蕴火之能量。酒器之“空”与饮者之“虚”相呼应,契合“无之以为用”的智慧,能够软化心灵、打破隔阂,催生“不争而和”的社群氛围。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邓联合重新解读柏拉图《会饮篇》。他指出,在这场以“爱与美”为核心的对话中,酒正是激发真实、完整人性的媒介,促使参与者打破纯粹理性的边界,探讨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交织的深刻命题。酒由此摆脱了单纯的负面标签,成为联结神圣与人性、催生高贵思想的精神桥梁。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常新借助《周易》既济、未济两卦,揭示了酒所蕴含的辩证法。既济卦象征“事已成”,暗含“酒以祀成”的庆典意味与秩序确立后的潜在危机;未济卦象征“事未成”,则指向“酒以慎行”的审慎精神,揭示了在艰险中保持耐心、持续奋进的哲学智慧。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提出“酒中有道”命题。他认为,中国酒的精神内核与“道”高度契合,其辛热之力可融化界限、释放生机,酿造过程讲究阴阳激荡、天人共酿,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品酒实为“味道”,是通过味觉贴近大道;卖酒人则是传道士,本质是传递一种突破封限的生活智慧,是在传承中国文化之道。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教授郭美华提出,饮酒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活动。饮酒所引发的“迷晕之态”非但不是理智的缺失,反而是对生存本真状态的回归,让生命在身心浑融中实现自由绽放,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突破认知桎梏、重返生命原初体验的哲学路径。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方塘研究院秘书长阎妍联合提出“饮酒五境界”理论,从“自我破碎境”的解脱,到“功利驱动境”的联结,再到“精神凌虚境”的创造,进而跃升至“主宰天地境”的豪迈,最终抵达“天人合一境”的物我两忘,过程如阴阳转化,将酒境界的轻盈与现实境界的沉重交融,为现代人提供了自我疗愈与精神超越的道路。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迟帅认为,“酒”能超越物质形态,成为激发精神超越与社会联结的媒介。无论是尼采的“酒神精神”对个体化原则的突破,还是涂尔干关注的集体情感共鸣,都共同揭示了酒所蕴含的超越个体、激活共同体意识的双重力量。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袁晓晶以《诗经》为切入点,揭示女性通过“酒-乐舞-人”的融合,既激发自然情感的创生力量,又助力女性超越礼教束缚,实现从礼乐秩序向自然秩序的回归,为现代人重拾自然情感、回归生命本真提供了启示。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余治平在闭幕式总结指出,本届论坛通过跨学科、多维度的研讨,超越传统的酒史与文化研究,深度与广度超越往届。历经八届积累,“酒与哲学”已形成独特学术品牌,系统梳理儒道酒文化、中外酒文化差异,为饮酒行为确立了存在依据,使品酒从感官体验升华为精神活动,成为连接学术研究与生活智慧的重要桥梁。

近60位顶尖学者齐聚珍酒论道!第八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举行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走进珍酒石子铺厂区,实地了解酱酒生产工艺、品牌文化和酒旅融合等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410120259.png

品牌推广

微信图片_20250425231647.jpg

品牌推广

科创节.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