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军装的荣光藏进书包
把军营的磨砺融进课堂”
在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子——关成红,作为一名西藏退役女大学生,她曾经身披戎装,用热血守护家国;如今卸下肩章,带着5年军营淬炼出的坚毅与自律,重新踏进大学课堂。从队列整齐的训练场到书声琅琅的教学楼,从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到求知笃行的成长追求,这位退役大一学生正以军人的韧劲扎根校园,在新的赛道上续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一身戎装,她把青春压进枪膛
“从小就觉得军装是世界上最帅的衣服,能穿上它保家卫国,是这辈子最酷的选择。”怀着对军营的憧憬,刚步入大学的关成红毅然暂停学业,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的严苛考验,她终于戴上军徽、穿上戎装,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军营的日子没有想象中“浪漫”,只有日复一日的硬核磨砺。凌晨的紧急集合哨、五公里越野后的汗水浸透、战术训练时磨破的作训服、零下低温里的站岗执勤……这些曾让她咬牙坚持的瞬间,如今都成最珍贵的回忆。在部队里,她以“四有”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练出了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钢铁般的意志,更收获了“优秀士兵”的嘉奖。



“记得第一次实弹射击,枪声震得耳朵嗡嗡响,但当看到靶纸上的成绩时,突然懂了‘责任’两个字的重量。”关成红说,军营教会她的不仅是吃苦,更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

褪下戎装,她把热爱带进课堂
五年淬火成钢,卸下戎装那一刻,关成红的眼神已锁定新的战场,“带着军人烙印重返校园,这个专业就像为我量身打造的战袍。”她眼神坚定,语气里仍带着训练场般的铿锵。

回忆起选择建筑工程技术(无人机航空测绘方向)专业的念头,“第一次了解它时我就很心动,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欢无人机,读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很幸运的,”她笑着说,“同时,在选择学校时,我也有了解到,学校不仅专职教师拥有‘无人机机长证’,还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校就能考取CAAC无人机驾驶证、制图员、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能获得‘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保障,这正好戳中我‘要学真技能、能干实事’的心思。”

初回校园时,关成红也曾不适应——习惯了军营的雷厉风行,面对全新的课堂环境,需要重新调整;搁置5年的专业知识,要花更多时间追赶。但她骨子里那股“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韧劲没丢,在学校“小班化”教学模式和专业导师悉心指导及同学热心帮助下,她很快找到节奏,从踏入校园开始,她坚持每堂课坐在第一排,笔记永远最工整,遇到不懂的问题立刻追着老师请教。课余时间,别人休息娱乐时,她在图书馆补专业、练技能,把军营里的时间管理法用到学习上,很快就从“追赶者”变成了“排头兵”。

双向成长,她活成青春榜样
如今的关成红,早已完全融入校园生活,但军营的印记从未消逝。宿舍里永远叠得像“豆腐块”的被子,集合时永远第一个到位的身影,遇到困难时从不抱怨的态度,都让她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标杆”。


作为学校首位退役女大学生,她还主动加入学校的退役军人服务队伍,协助教官开展新生军训工作,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学弟学妹:“青春有很多样子,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是荣耀,回到校园求知成长同样光荣。”当被问起军旅与校园的区别,关成红笑着说:“在部队,我守护家国安宁;在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我浇灌成长梦想。前者教会我坚韧,后者赋予我力量,都是我青春里最对的选择。”

“有人问我后悔暂停学业去当兵吗?我从来没有。”关成红的眼神里满是坚定,“部队是个大熔炉,把我从懵懂女孩锻造成有担当的青年;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是个加油站,让我带着这份担当继续前行。”
就像她在日记里写的:“军装虽脱,军魂永存;校园逐梦,初心不改。”这位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首位退役女大学生,正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的选择从无标准答案,但每一份坚持与担当,都能让人生绽放出最滚烫的光芒。
[b]
[/b]









加载中,请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