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8:20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BIM实训教室的
“手机暂存处” 又热闹起来
24级建筑工程技术(BIM卓越班)的同学们
自觉地将手机调至静音
放到手机收集架上
没有催促,没有犹豫
这幕 “手机存放” 的场景
在BIM班的课堂已成常态



小班教学与专注力的 “双向奔赴”
有人疑惑
“大学课堂还管手机?”
也有人好奇
“小班教学不是更该自由吗?”
对于BIM卓越班来说
从Revit软件建模时的精准拖拽
到团队协作解决技术难点的头脑风暴
再到教师一对一指导纠错的细致交流
45分钟的课堂里
学生需要全程 “在线”
丝毫不能分心
而学校的 “小班化教学”
恰好为这份 “专注” 搭好了舞台

“手机暂存处”起初是
BIM专业导师刘鹏老师、李艳丽老师
为了让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备赛做项目
而特意设置的
目的是督促他们放下手机,安心备赛
但现在这个传统延续到每一个课堂
让小班化与专注力双向奔赴

重新定义课堂:从“约束”到“赋能”
“‘收手机’只是表象,内核是学校小班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刘鹏老师的话,点透了这份 “约定” 的深层意义,“小班的意义是让教育更有‘颗粒度’,我们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情绪状态,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这份“颗粒度”,藏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前培养里。建筑行业的项目现场,容不得手机干扰;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专注力更是最基础的核心能力。而BIM班的课堂,就是学校为学生搭建的“模拟职场”:暂存手机,可以帮他们提前适应“工作时专注投入”的节奏;老师的近距离指导,能协助他们及时扫清专业障碍;小组协作的氛围,为他们积累团队合作经验。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刘鹏老师、李艳丽老师
与学生备战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24级建筑工程技术(BIM卓越班)的陈同学聊起小班化以来他的改变:“以前总觉得课堂时间还长,忍不住刷会儿消息、看眼朋友圈。现在专注听讲,课堂上与课后作业效率翻倍,还能腾出时间自学进阶软件。我们小组一起拿了BIM建模比赛二等奖,老师说我的模型细节比以前细致多了,要是以前总分心,根本做不到!”

教育从不是简单的 “禁止” 或 “放任”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的小班化教学
更像是一场 “温柔的引导”
用 “暂存手机” 帮学生戒掉浮躁
用 “近距离关注” 激发学习动力
用 “职场化场景” 培养职业素养
我们相信,当课堂回归专注
当成长多了一份自律
今天的每一次 “放下手机”
都会成为未来职场上 “稳稳接住机会” 的底气
BIM班的 “课堂约定” 还在继续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的小班化故事,仍在发生
供稿: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加载中,请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