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6 日,由黔东南州人社局主导的“乐创黔东南”专家服务机构进企业服务活动持续推进,此次专家库成员深入黔东南高新区非遗文创、现代电子信息企业,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酸汤产业开展精准赋能,在破解各产业痛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同步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与侵权风险防范,为特色产业升级加装 “防护盾”。
本次服务聚焦三类产业核心需求,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服务全程。针对非遗文创企业,专家团队以苗绣、银饰等非遗技艺文创转化为核心,结合全州已建成的苗绣纹样数据库资源,一方面指导企业挖掘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的突破点,另一方面重点推进知识产权布局 —— 协助企业对特色纹样、非遗技艺创新成果进行著作权登记,建立纹样数据库版权保护体系,同时搭建侵权监测机制,防范未经授权的纹样盗用、技艺仿冒等侵权行为,保障非遗文化 “活态传承” 的同时守住创新成果。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结合产业产值增速态势,专家团队不仅围绕产品技术研发、智能终端制造等技术突破方向提建议,还强化专利布局与侵权规避指导。通过梳理产业链核心技术节点,引导企业针对产品设计、智能终端核心等关键技术申请发明专利,构建专利护城河,稳固市场竞争力。
酸汤产业作为黔东南特色产业的重要代表,此次也成为专家入企服务的重点对象。尤其针对当地一家与汇源果汁合作开发蓝莓酸汤饮料的企业,专家团队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在技术层面,围绕蓝莓与酸汤的融合配比、口感优化、保鲜技术等关键环节提出建议;在知识产权领域,考虑到该合作产品兼具酸汤传统工艺与蓝莓创新元素,专家协助企业梳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创新点,指导其对独特的配方、生产工艺申请专利保护,同时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品牌标识进行著作权登记,防范配方泄露、包装仿冒等侵权风险,为这款跨界合作的特色产品筑牢知识产权“防火墙”。
此次服务实现“技术赋能 + 知识产权护航”全链条覆盖:技术挖掘环节,同步提炼非遗成果、电子核心部件、酸汤产品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产业链梳理中,结合各产业布局,打通企业与上下游的知识产权协作通道;成本控制方面,借鉴 “数字苗绣” 缩短设计周期的经验,同步嵌入侵权风险排查流程,减少因侵权纠纷产生的额外成本;团队建设上,依托平台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兼具技术能力与知识产权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凸显人才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核心作用。
据悉,此次行动是 “乐创黔东南”“3+N” 特色服务的延伸。下一步,平台将持续聚焦“富矿精开”工程,针对更多企业推出专业化服务,在深化技术赋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布局、侵权监测与纠纷应对支持,助力黔东南非遗文创、电子信息、酸汤等实体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就业扩容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向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