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郑重地对母校说一声:谢谢您,是您给了我放眼远方的勇气,也给了我行走四方的底气。衷心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辉煌更胜往昔!
张 雷
2018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现就职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是我与贵工商相识的第十年,十年时光仿佛被轻轻按下回放键,那个手捧录取通知书、一身家乡尘土、满眼星辰大海的少年,第一次迈进校园时那份忐忑与憧憬,至今依然清晰如昨日。此刻的我,回望青春来路,向母校表达深深的感激。我想和大家分享,这十年里,母校是如何默默托举着我,从懵懂的校园,稳步走向广阔的职场。
初遇贵工商:以温暖为壤,让梦想发芽
2015年的9月,我踏上了求学之路,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乡野逐渐变成陌生的城市,我手中那张“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已被手心的汗微微浸皱——那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家远行,满怀期待,却也藏着一丝不安。然而这份忐忑,在走出火车站的瞬间就被悄然抚平。学校的迎新点格外醒目,老师们笑容温暖,学长学姐热情洋溢。一句“同学,你是2015级的新生吗?”“我......”还未说完,行李已被自然接过。那一刻,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油然而生。抵达校园,从注册报到到入住公寓,每一个环节学长学姐都耐心指引。公寓老师周艳那句:“欢迎回家,有事随时找我”更成为了我对贵工商温暖的深刻记忆。
最让我成长的,是加入学生会之后。第一次独立策划文化艺术节的活动,我紧张得整夜未眠——从节目安排到宣传设计,事事生怕疏漏。活动当天音响突发故障,我急得满头是汗,李珏老师却拍拍我的肩说:“别慌,我们一起调试,我陪你解决。”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原来只要有人同行,就真的能过去。当掌声最终响起,我忽然明白:成长,就是在一次次挑战中学会担当。活动刚结束,突然又下起暴雨,大家冒雨收拾被淋湿的红地毯。有人笑说“这毯子比新生行李还沉”,但在昏暗的路灯下,一群人手忙脚乱却笑声不断,彼此扶持、默契协作的画面,却成为我记忆中无比珍贵的片段。那些见过凌晨四点的星光、听过清晨七点自强楼钟声的日子,教会我的不仅是组织与协调,更是“一群人、一条心”的力量。
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我始终全力以赴。尤其难忘的是在宋海龙、伍少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参加了“娃哈哈全国营销大赛”。做市场调研时,我们顶着烈日跑遍清镇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和超市,一笔一划记录产品数据;修改策划时,大家在实训室讨论到深夜,白板上写满了思考的痕迹。有次方案被驳回,我几乎想要放弃,宋老师耐心开导:“营销不能纸上谈兵,要走进市场、贴近消费者。”我们重新走访、反复修正,最终代表学校挺进全国总决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那段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魅力,也在心中埋下了“想去娃哈哈工作”的梦想种子。
在校三年,我先后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当然,也有过疲惫煎熬的时刻:为赶策划熬夜至凌晨,为备赛牺牲周末;也曾一度迷茫,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但每当我犹豫时,总有老师拍拍我的肩膀,鼓励道:“张雷,再坚持一下,你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这些话语如同黑夜中的微光,一次次照亮我前行的路。
从校园到职场:凭自强不息,用坚持破局
2018年毕业季,凭借在校期间营销大赛的实战积累,通过校招顺利入职娃哈哈集团。在杭州总部培训期间,我获评“优秀新人”后被派往遵义市场担任业务员。跟着师傅穿街走巷的那半年,我曾凌晨四点冒雪送货,也曾酷暑中扛箱铺货——是母校教会我“踏实”二字,让我深知职场没有捷径,唯有一步步往前走。
开始独立负责乡镇市场时,不少店主态度冷淡。我没有气馁,而是一家家记录需求、协调资源,甚至曾冒雨驱车两小时,只为将赠品及时送到偏远乡镇店主手中。凭借一股真诚和坚持,我逐渐赢得信任。一年后,区域销售额从100万提升至200万,终端陈列也焕然一新——我知道,这不仅是业绩的突破,更是母校教会我自强的生动印证。
2020年调任丹寨,我面临着200万库存积压与混乱的价格体系。关键时刻,我想起管理学课上的思维方法:用“买一送一”处理临期品,联系学校与企业做团购,严格规范价格、强化终端维护。在那磨破两双鞋、皮肤晒得黝黑的日子里,宋海龙老师“贴近市场”的叮嘱始终回响耳畔。三个月,库存盘活;一年后,市场终于回归正轨。
2024年,我内部竞聘成为娃哈哈集团贵州区域经理。回望六年征程,从一线业务到区域运营,每一次破局背后,都离不开母校赐予我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做市场规划用SWOT分析,带团队调动的是学生时代锻炼出的协调力,就连写计划、做复盘的习惯,也源自当年在学生会的沉淀。母校所赋予的专业底蕴与精神底气,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生动诠释。
感恩来时路:母校如灯,照亮前程
今天再回母校,我特意在校园里追寻当年的足迹。自强楼里,老师讲课的身影依旧,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一如往昔;新建的实训室设备先进、科技感十足——母校变了,校园更美、设施更现代化;可母校又没变,那份温暖的师生情、那股踏实向上的学风,依然那么熟悉、那么真切。
在老师的办公室,我们聊起十年前一起备战营销大赛的日子。老师笑着说:“你那会儿改方案较真得很,在实训室熬到凌晨都不肯走。”想起老师手把手带我们做调研、帮我们对接企业的点点滴滴。想起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在新建的图书馆前和老师们拍下第一张庆祝教师节的集体照,每一张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连风里都飘荡着对未来的憧憬。说着说着,眼眶不禁发热——原来那些青春的奋斗、温暖的陪伴,从未随时光褪色,反而在心底扎下了根。
有人说,十年很长;但对我而言,这十年更像一场温暖的接力。母校在我心中种下“踏实、坚持、真诚”的种子,我带着它们走向职场,在每一次挑战中生根发芽。无论是从前写过的策划,还是如今工作中解决的难题、赢得的信任——这一切,都来自母校馈赠的最宝贵财富,始终是我穿越在职场风雨中最明亮的灯塔。
今天,我站在这里,满怀自豪地向母校汇报:我不再是当年那个迷茫懵懂的少年,已然成长为一名脚踏实地、心怀热爱的职场人。请母校放心,未来的每一步,我都将铭记“自强、卓越、报国”的校训,以实际行动诠释贵工商学子的精神,为母校增添新的光彩。
小 结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已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他们走出校园,奔赴各行各业,在不同岗位上奋发有为,在各自舞台上闪耀光芒。如今,他们心系母校,满怀对往昔的感恩与对未来的期盼,将珍贵的成长经历、职场感悟凝于笔端,以文字传递力量。
校友们不仅分享经历,更积极为母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他们结合自身实践,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凝聚成对学弟学妹最真挚的关怀,也为学校注入了持续前进的动力。这份跨越届际的深情,彰显了贵工商学子的传承与担当,更照亮了后来者的征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