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香港迎来了一场特殊的酒文化盛宴。由贵州省商务厅、遵义市人民政府指导,遵义市商务局、仁怀酱酒集团主办的“多彩贵州风 黔酒全球行”——遵义产区名优白酒走进香港宣传推介活动暨仁怀酱香威士忌海外版发布会在中国香港举行。来自香港福建社团联合会、中华厂商会、区议会、茅台会、菁英会、全港各区工商联等香港商界精英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显然,这不止于一场产品推介活动,更是遵义产区白酒加速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白酒出海:从“可选项”到“必答题”
[h3][b]
[/b][/h3]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21家白酒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86%,净利润下降1.04%。在国内市场面临产能过剩、增速放缓和存量竞争的多重压力下,出海已成为行业打破增长瓶颈的必然选择。
出席推介活动的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指出:“白酒国际化势在必行。对比国际知名酒种的发展,中国白酒作为‘历史经典产业’,理应进入国际主流消费场景。国际市场的突破,将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这一背景下,白酒出口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中国白酒出口规模达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其中香港市场尤为耀眼,内地对香港白酒出口额暴涨105.2%,达到2.20亿美元。这一成绩与香港烈酒税改革密切相关——2024年12月,香港将高端烈酒税率从100%大幅下调至10%,直接刺激了白酒消费。
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鸣凤在推介会上表示,遵义白酒出口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远销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她向香港商界精英提出三点倡议:共建“全球出海枢纽”、共促“产业能级跃升”、共筑“文化交流桥梁”,系统推动白酒国际化进程。
遵义产区:白酒出海呈现“加速度”
[h3][b]
[/b][/h3]
遵义产区在中国白酒出海浪潮中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遵义产区出口额占全国白酒出口总量的75.3%。而今年1-10月,遵义白酒通过遵义综保区实现出口额约6100万元,同比增长超30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遵义市商务局局长白雪在推介中指出:“一条赤水河,天赐酱酒香;一脉匠心魂,雕琢玉琼浆;一味纯天然,至真为健康。”道出了遵义产区的三大核心优势:独一无二的赤水河生态环境、千年传承的匠心工艺以及纯天然的健康特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遵义白酒出海正从“巨头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
遵义综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外综服负责人艾应涛透露,今年已有11家本土酒企首次通过综保区平台成功出海,包括仁怀酱酒集团、盘古跨境电商集团、遵义酒业集团等。“去年全年我们白酒出口额是2400多万,而今年仅前10个月就达到了6100万左右。”艾应涛表示,“我们甚至帮助汇川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把酒卖到了澳门。只要企业有客户,我们就尽力帮他们落地。”
这种“大小并行”的出海格局,展现了遵义产区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为支持中小企业出海,遵义综保区创新推出“陪跑式”服务,通过“政策宣讲+实地走访”的联动模式,为企业提供从关务、货代、物流到国际市场拓展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创新破局:酱香威士忌的“跨界融合”
[h3][b]
[/b][/h3]
本次推介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海外版仁怀酱香威士忌的全球首发。这款创新产品采用“双藏双酿”工艺(陶坛储存3年+橡木桶陈化2年),将东方酱香酒传统工艺与西方威士忌风味相融合,具有“三分酱香,七分烤香”的独特韵味。

仁怀酱酒集团总经理王小军表示,这款产品定位为“香港年轻人感知中国酱酒文化的‘新入口’,仁怀酱香酒走向世界的‘新桥梁’”。
作为仁怀市政府全资国有企业,仁怀酱酒集团已建成标准化酱香酒酒庄、30万吨智能酒库,拥有万吨基酒年产能、3万吨年包装能力和6万吨优质基酒储量等硬实力。
中国首席品酒大师、勾调大师彭茵在推介时指出,仁怀酱香威士忌以“双藏”工艺融东西方风味,用专属标准定品质边界,“每一杯都是酿酒智慧的结晶,成就蒸馏酒创新的新标杆”。
秦书尧评价认为,这款产品彰显了中国酒文化的包容开放和独特魅力。一方面,它以海外市场熟悉的威士忌品类降低消费门槛;另一方面,为海外消费者打开了领略中国传统酱香风味的窗口,潜移默化中为国际市场培育新的白酒消费群体。

除了酱香威士忌,遵义产区还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先后推出酱香黑啤、“小瓶装”、“低度酒”等新酒饮,并成功实现鸡尾酒基酒的首次出口。今年,国台数智酒业集团生产的一批价值68.03万元的鸡尾酒调制基酒顺利出口美国洛杉矶,标志着遵义酱酒在国际化征程中迈出了“跨界创新”的关键一步。
渠道创新:“产区名酒馆”落地香江
[h3][b]
[/b][/h3]
活动期间,“醉美遵义产区名酒馆”在香港正式开馆。这一由仁怀酱酒集团与香港香江国际集团共同运营的平台,承载着搭建海外标准化展示平台、打造全球贸易对接平台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三大功能。
香江国际集团创始人杨孙西表示,将助力遵义美酒在国际舞台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作为爱国爱港的工商界领袖,杨孙西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者。

名酒馆的落地是仁怀酱酒集团渠道策略升级的重要体现。王小军表示:“双方将以名酒馆为窗口,共同探索遵义产区酱酒国际化发展路径,深度践行‘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理念,推动从‘产品出口’向‘品牌出海’的跨越。”
在渠道拓展方面,仁怀酱酒集团计划实现从“单点布局”到“全场景覆盖”的转变。一方面针对香港本地渠道进行“体验化+数字化”升级,将传统卖场变成“文化体验空间”;另一方面针对海外渠道开展“多元化+本地化”拓展,依托香港优势搭建转口通道,联动当地华人商会建立销售网络。

香港舆论认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对仁怀酱酒集团而言具有三重战略意义:一是战略定位升级,依托香港“超级联系人”优势,构建“香港核心枢纽+区域战略支点+全球市场网络”的多层级市场体系;二是产品策略深化,以酱香威士忌为突破口,探索“酱香+”跨界融合,同时结合各地消费习惯进行本土化适配;三是渠道网络拓展,香港本地渠道实现“体验化+数字化”升级,海外渠道通过“多元化+本地化”布局,借助名酒馆推动品牌直达全球终端。
出海新模式:政府搭台 平台护航 企业唱戏
[h3][b]
[/b][/h3]
遵义白酒出海的加速,得益于“政府搭台、平台护航、企业唱戏”的创新模式。
在政府层面,贵州省商务厅在遵义市开展白酒出海专题培训,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仁怀市出台了《仁怀市推动酱香白酒出口工作方案》,明确2025年力争全市白酒出口总额突破5000万元,新培育出口实绩企业5家以上。
在平台层面,遵义综保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功能,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白酒出口。今年以来,已举办外贸实操跟班培训3期,累计覆盖企业及单位89家;组织酒企参加香港国际美酒展和“多彩贵州风·黔酒全球行”活动,促成白酒意向交易13家次。

艾应涛介绍了他们的“陪跑式”服务模式:“我们把团队派到企业,与海外客户一起开对接会,系统梳理从谈判、合同签订到物流、退税的全流程节点。”这种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不懂、不敢、不会”的出海困境。
市场拓展方面,遵义白酒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东盟、日韩、港澳、北美和澳大利亚成为主力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由于华人群体集中,对白酒有着特殊的情感和需求,成为白酒寻找新增量的重点市场。
挑战与机遇:白酒国际化任重道远
[h3][b]
[/b][/h3]
尽管成绩显著,白酒国际化仍面临诸多挑战。专家指出,各国对酒类的税收政策差异大,欧盟对烈酒征收高额进口税,美国各州实行严格的酒类销售许可证制度。此外,标准不统一、文化差异、消费场景缺失等也是白酒出海的主要障碍。
艾应涛直言:“最难的环节是找客户。”由于白酒在海外多数国家属于管制商品,进口方需具备酒牌资质,这成为第一道门槛。同时,各国在清关、税收、标签等方面的标准不一,企业普遍缺乏对终端成本的认知。

然而,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随着全球烈酒市场多元化发展和“中国菜”饮食文化兴起,中国白酒可借助中餐国际化的大势,逐步切入海外餐饮市场。跨境电商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白酒出海提供了全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化与认证体系建设也正在提速。中国酒业协会联合头部企业推动白酒国际标准对接,包括术语翻译、食品安全标准、产地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化推进。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具备国际酒类运营经验的人才,解决渠道建设与终端动销难题。
从赤水河到维港黔酒海外叙事的新篇章
[h3][b]
[/b][/h3]
当维多利亚港的海风拂过香江,当东方之珠的光影映照着杯中佳酿,遵义产区白酒的国际化征程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出席推介会的嘉宾认为,香港作为“世界贸易枢纽”与白酒出海“桥头堡”,无疑可以为遵义产区酱酒全球化提供关键支撑。名酒馆与酱香威士忌的同步亮相,是遵义产区名酒品牌走向世界的璀璨标志。香港业内人士分析,仁怀酱酒集团与香港本地企业的深度合作,突破了传统“场地+产品”的卖场模式,构建了“全球资源+产区特色”的资源互补格局,为酱酒产业国际化探索出新路径,未來发展值得期待。

从酱香威士忌的创新跨界,到名酒馆的渠道突破,再到“大小并行”的出海新格局,遵义产区无疑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样本。随着更多企业从“想出口”到“能出口”,从“送出去”到“走进去”,遵义产区白酒的全球版图正不断扩大。这场由产区政府主导、平台力量推动、酒企积极探索的出海浪潮,势必悄然改变中国白酒的国际地位。
正如秦书尧所言:“今天,我们见证‘醉美遵义产区名酒馆’在香港首次开馆。这代表着遵义产区站上国际化枢纽,以产品、文化、产区的全新叙事,推动国际市场的新一轮‘破冰’,必将书写白酒‘出海’新传奇。”
从赤水河到香江,遵义产区白酒的国际化故事,正在由“必答题”变为“加分项”,从“走出去”迈向“走上去”。









加载中,请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