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png

关闭
搜索
|

365.png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来源: Internet Deep ·  作者: 忍冬 ·  2023-05-18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2022人力资源行业分类排行

解决劳动力市场失灵的良药

2023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将时间线拉长,2021年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较2020年年末增加0.9%。与此同时,据教育部预测,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将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之疫情影响并未完全消退,企业生产经营尚未全面恢复,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青年人群的就业压力持续攀升。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性减少,整体劳动力供给在高位上放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1.9亿,占总人口13.5%。2023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已从峰值的9.2亿下降至去年年末的8.76亿人。
人口红利减退伴随着就业结构性矛盾,给企业带来了用工短缺、用工成本升高等问题。据统计,2017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连续保持在1.2以上,2015-2021年百城劳动力需求始终大于供给。与此同时,2012-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2.88万增长至6.29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
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错位困境反映了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以及求职者出于自身工作偏好而出现“摩擦性失业”的现状。而就业市场越失灵时,人力资源行业的重要性就会越加凸显。2021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全行业为3.04亿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服务企业数量达5099万家。具备“中介”属性的人力资源机构直接衔接雇主和劳动者,在消除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平衡供求关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以灵活用工为例,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匹配待业者和空缺岗位,从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视频博主到付费知识生产者、独立设计师等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成为创造多元化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突破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经达2亿。
政策密集加码下的朝阳产业
2020年,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专业优势和特有作用,为促进稳就业保就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明确将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2021年,人社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10万,培育 50家骨干龙头企业,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30家左右。
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要求大规模开展求职招聘服务、创新发展灵活用工业务等;《“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鼓励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等高级技术、高级附加值业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过去十年的政策框架中,我国人服行业的发展目标已由“十二五”期间的“体系初步建立”转变为“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而最近几年出台的政策则体现出向灵活用工、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服务模式的倾斜趋势。
除政策扶持外,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也为人力资源服务创造了发展契机。据人社部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全国7.4亿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从业者占比达48%。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力密集、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能有效带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向更广阔的业务领域拓展延伸。
自2017年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规模超万亿元以来,行业吸纳机构与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长。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整体营业收入达2.46万亿元,同比增长25%,从业人员103.15万人,同比增加22.32%;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9万家,同比增加28.8%,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数量已达24家。我国人服行业在机构数量上已提前实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的2025年愿景,营业收入、从业规模和国家级产业园数量也已十分接近这一目标。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行业整体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从企业性质上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民营企业为主,2021年达4.97万家,占比86%;从业务布局上看,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仍以垂直深耕细分领域为主,综合性服务商较少,头部企业科锐国际、人瑞人才、前程无忧、中智集团的灵活用工业务占比均达80%以上。
结语
自上世纪80年代“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被打破以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服务链条逐渐丰满,需求覆盖日趋全面、细化,从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招聘服务等常规性产品逐步衍生出中间层次的专业咨询服务(薪酬绩效方案、劳动关系管理、国际雇员管理)和更高层次的公司治理服务(整体性人力资源战略、系统性人力资源政策)等产品。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行业人才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初级服务之外的猎头业务、管理咨询、教育培训、职能外包等中高端服务较为薄弱。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为例,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行业渗透率仅为60%,低于国际水平,美国、日本、欧盟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渗透率分别为93%、85%和78%。
此外,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并不平衡。在地域上,“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受重视程度较高,新业态发展迅速,在与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方面取得进展较快;西北、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市场竞争格局上,大型的老牌人资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以及多年经验、技术积累带来的深耕红利,有足够的实力和战略前瞻眼光进行信息化转型和数字化平台搭建,发展势头良好;而较晚进入赛道的中小型人资企业则存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品牌建设意识不强、服务业态和手段囿于传统范式等问题。
面对凡此种种行业痛点,数字驱动和自主创新或是最佳出路。
《“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人力资源服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的焦点之一,被寄予创新重望。2023年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指导各地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市场化就业和人才服务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通知从“全面提升数字化水平”“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就如何增强创新发展动能作出了指示。
昨日成就俱已往矣,千帆相竞还看今朝。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中,人资企业要紧跟时代浪潮,利用科技赋能实现转型升级,助力人力资源服务走向场景化、智慧化、自动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推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忍冬)
e-Mail:lab@enet16.com
TEL:010-65283855

绿色.jpg

品牌推广

微信图片_20230922155520.jpg

品牌推广

财经峰会.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