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节.jpg

关闭
搜索
|

365.png

2023消费金融品牌TOP50
来源: Internet Deep ·  作者: 红富士 ·  2023-05-04

2023消费金融品牌TOP50

2023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首先持续三年的疫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较长时间去恢复;其次,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各种国内外因素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冲击,维持经济发展稳定是头等大事。今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2023《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明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增长,而稳增长的核心抓手就是扩内需。

随着投资、出口逐渐走向饱和,消费作为扩内需的关键,今后将会是拉动我国经济的“三辆马车”中的最强驱动。2022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超过6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然而早在2016年,消费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就已达到64.6%(可见当前我国消费还有相当大回升空间),而其中消费信贷占据了我国所有消费规模中的47%,消费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力量可见一斑。
自2009年到现在,我国共发放了31张消费金融牌照,第31张发给了建设银行,其筹备组建的建信消费金融公司预计今年开业。我国规定拥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才可以在其公司名中使用消费金融的字样,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只有这些持牌的消金公司才叫消费金融企业,一些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消费信贷平台,比如京东金融、微众银行、分期乐和一些没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小贷公司也可算作消费金融公司。
野蛮生长,招致强监管
从2009年8月13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自此消费金融已走过了十来年道路。现在消费金融行业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马太效应”,据目前披露的业绩数据来看,已开业的30家持牌消金公司中,发展最好的是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三家公司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3.29亿元、24.93亿元、17.88亿元,这三家公司的2022年净利润加起来超过其他已披露消金公司净利润之和的一半。
新兴模式的发展初期,粗放式经营在所难免,然而野蛮生长虽然活力满满,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p2p、校园贷、医美贷,前些年,有关这三种消费金融细分市场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隐私泄露、电话骚扰、暴力催收也屡见不鲜,为人诟病。消费金融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其普惠性,而这些问题给“普惠”这一含义美好的词蒙上了阴影。
“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央行2021年年初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随后一整年内,一系列消费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旨在规范消费金融行业,回归普惠性。监管部门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年利率降至24%以内,而之前的年利率红线则是36%,此举对消金行业影响巨大,让利、降息更好地体现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同时也要求消金公司在展业方面要做出更多努力。
落实普惠,提高社会绩效
企业应当承担何种社会责任?这一议题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对的观点,一是经济学的传统观点,企业的唯一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二是企业除了经济责任外,应该自愿地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如此才能可持续发展,并产生了“社会绩效”(企业为反映和衡量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和效果,而设置的依据或标准)这一概念。现如今,第二种观点显然被更多人接受并认可。
在《2021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五大原则——客户适当营销、金融价格合理、信息透明公开、注重隐私保护、大打普惠招牌。消费金融说白了就是采用先消费后还款的方式,服务于消费能力暂时不足的用户,使其过上幸福生活,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这就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要更贴合老百姓的需求,积极开发新场景,既注重财务绩效,也兼顾社会绩效,落实普惠金融,并朝着更加高级的“金融健康”形态进发。
结语
随着行业走向规范与透明,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从客户角度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
(文/红富士)
e-Mail:lab@enet16.com
TEL:010-65283855

微信图片_20231226121134.jpg

品牌推广

微信图片_20230922155520.jpg

品牌推广

微信图片_20230925144553.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