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png

关闭
搜索
|

365.png

2022金融云TOP30
来源: Internet Deep ·  作者: 瀚海 ·  2022-11-07

2022金融云TOP30

       一次云厂商与金融机构的一拍即合

2015年春节,泰康保险找到腾讯,想通过微信进行一次大促销,彼时的腾讯恰好在金融云领域(微众银行)倾注了十足的心血,正需要一次出圈的机会。“摇一摇红包”的出现是双方的一拍即合,这一有着病毒式传播威力的产物让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从近80%一路走低,直至3年后才终于企稳。
这场营销活动产生了较之预期约30倍的数据库访问需求、约40倍的带宽需求以及超过200倍的CDN流量需求。若按照以往的惯例全部自建,成本高昂且容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次传统金融机构与云厂商的高调合作,让人们看到了如水一样“即开即用”的金融云的核心价值。
于是,继阿里云、腾讯云之后,更多的云厂商加入到赋能金融机构的队列里来,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金融云逐渐被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证券及其他投资机构广泛接受,并成为其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基础架构到平台、应用的全面升级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94亿元,预计未来4年复合增长率为28.6%,2025年我国金融云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千亿。
金融云市场包括金融云基础设施和金融云解决方案两大细分市场。其中,金融云基础设施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金融云解决方案包括云平台和云应用。
事实上,我国金融行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信息化建设,已经拥有结构非常复杂、强大的IT体系。但长期以来,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的“集中式架构+闭源商业”系统主导着传统金融行业,一方面不利于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另一方面,集中式架构通过纵向增加单机资源的“烟囱式”部署使得IT系统日渐冗重复杂,系统之间彼此割裂,不利于长期发展。
分布式架构将IT系统按照计算、存储、网络等维度进行虚拟化拆分,各部分松耦合并行运行,可建立较为完善的弹性扩展与容错回复机制,从而达到数据连通共享、资源高效利用、系统可靠运行。
如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打的比方,集中式架构是往一个很大的水杯里加水,当水杯满了,需要更换一个更大的水杯来把这些水装进去,而分布式架构则是放置一个一个的小水杯,当一个水杯满了以后,只需要增加水杯,就可以装更多的水。
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已初步实现基础架构转型,越来越来的应用开始迁移到云环境,纪念币预约、双十一大促、春节红包等活动均在上面进行,线下线下金融服务逐步互联互通,金融服务在云平台的承载之下,逐渐融入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医、学”等生活场景。
而金融机构要拓展生存空间,想要实现精准定价、提升新产品开发效率、创造业务新场景、营造好的客户体验,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等也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逐渐成为可能。
正如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所言,“金融云能够助力全面释放金融服务业务的创新动能,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进而驱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向实体经济、产业深处深入
经历了1.0阶段的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核心及2.0阶段的分布式架构的金融行业云,金融云的内涵与价值进一步延伸,其功效已不仅仅是通过软件开发与系统改造打造技术底座,而是连接更前端的业务,为业务增长与业务转型带来更多助力,作为高度开放共享的金融服务平台走向实体经济,与产业云实现联结,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展开业务,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金融行业连接着千行百业,为用户提供着稳定的支付体系与流动的资金支持,是实体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发展血脉。通过上云,金融机构的丰富业态可以实现更好的聚合、共享,通过更弹性、泛在、轻量的金融服务触达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
未来的金融机构将不再拘泥于线下网点业务和线上金融业务,而是深入更多场景和供应链,将自身的云体系与不同的产业数据、产业场景进行联结,挖掘业务机会,推动各产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结语
虚拟化用来解耦,分布式用来解决算力,千行百业将在以金融云为坚实底座的数字化浪潮里肆意奔涌。
(文/瀚海)
e-Mail:lab@enet16.com
TEL:010-65283855

绿色.jpg

品牌推广

微信图片_20230922155520.jpg

品牌推广

财经峰会.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