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b759da4642248a938be7b893d67aff.png

关闭
搜索
|

世界防治肺结核病日手绘风横版海报__2025-07-09+22_20_30.png

2025中国AI眼镜TOP20
来源: DBC德本咨询 ·  编辑: 李小孟 ·  2025-08-02

2025中国AI眼镜TOP20

又一“超级终端”崛起

中国AI眼镜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窗口,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具颠覆性的智能穿戴设备。

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和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分别为148.7万台、49.4万台,同比增长82.3%、116.1%。这一数字背后,是技术、资本、政策与消费场景的多重共振。

从光学显示的全彩化突破到端侧AI算力的跃迁,从巨头入局的生态博弈到垂直场景的商业化落地,AI眼镜正在重构人机交互的边界,并向“个人移动入口”的终极定位迈进。 

当前,中国AI眼镜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已从概念验证转向规模化落地。在技术层面,光波导模组良率提升、Micro-LED/Micro-OLED全彩显示、低功耗SoC芯片等突破,解决了传统AR设备视场角窄、重量大、续航短的核心痛点。在市场层面,阿里夸克AI眼镜、小米1999元定价的大众化战略、Meta RayBan Meta销量突破200万台等案例,标志着AI眼镜从“科技极客玩具”向“全民消费产品”转型。

然而,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上,AR显示的视场角与分辨率尚未完全满足需求;成本上,高端产品价格集中在2000-4000元,大众市场渗透率受限;生态上,跨平台标准缺失导致AI服务场景割裂。但这些痛点也孕育着新机遇随着Micro-LED技术成熟、骨传导与眼动追踪技术融合,以及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突破,AI眼镜将从“被动交互”迈向“主动感知”,成为元宇宙入口与数字孪生的核心硬件。  

人机交互的未来范式

未来510年,中国AI眼镜产业有望进入“黄金十年”。产业爆发将重塑三大核心维度:技术范式(从“端侧计算”到“端云协同+脑机接口”)、场景边界(从消费级拍照翻译到工业远程协作、医疗健康监测、教育虚拟实验)、产业生态(从“硬件竞争”到“光学+AI+场景”的三位一体)。而谁能掌握“全彩光学模组+低功耗AI芯片+多模态交互算法”的核心技术,并构建覆盖医疗、工业、教育等垂直场景的生态闭环,谁将主导这场人机交互的“第四次革命”。

从智能手机到AI眼镜,人类正经历从“手持设备”到“无感佩戴”的交互范式跃迁。当AR显示技术突破、端侧AI算力提升、多模态交互成熟,AI眼镜将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全民设备”。正如扎克伯格所言:“10年后,手机会变成古董。”

中国,凭借在柔性AMOLED面板AI芯片,以及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已站在这一变革的中心。

/楚风)

e-Mail:lab@enet16.com

微信图片_20250410120259.png

品牌推广

微信图片_20250425231647.jpg

品牌推广

科创节.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