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通栏.png

关闭
搜索
|

副本_篮球赛事宣传简约风公众号首图__2025-01-30+23_05_37.png

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
来源: 商业品牌网 ·  作者: 上海临港 ·  2025-04-19

4月18日上午,“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新片区成功举行,当日预估平台交易保费规模达57亿元。来自47家保险、再保险机构的百余位嘉宾共聚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交易中心”)交易大厅,共建境内外再保险机构合作交流新空间,共促再保险行业资源整合与国际化发展。

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

会上,太保产险、中再产险率先“手牵手”合作进场交易签约,预估交易规模约30亿元,同时牵引带动大地财险、三井住友一并进场交易签约,预估交易规模分别为21亿元和6亿元。

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

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

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

此外,太保产险牵头发起倡议,中再产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中华联合财险、中银保险、浙商保险、太平再、汉诺威再、安盛环球再等29家中外资再保险运营中心积极响应,共同发出“手拉手”同心、“肩并肩”同行的市场之声。

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

此次活动标志着我国数字化、标准化再保险交易从前期单点突破、逐单试点开始向规模化应用转变。这既是提升上海再保险市场交易活跃度、促进再保险业务撮合和国际合作交流的一次精彩亮相,也是再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向规模化演进的一次有力启航。

不同于场外交易标准不一、手工操作的传统生产方式,登记交易中心以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交易设施和规则为支撑,支持再保险交易环节实现标准化的在线合同双签、账单双签、赔付双签、账务清算和结算便利,有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更广覆盖、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新阶段。具体来看,一是“数字化”连接打破现有保险机构间“烟囱林立”的局面,扭转机构内部数字化但机构间手工化、半人工操作的长期痛点,未来可为参与中国再保险活动的3215家境内外主体(境内845家,境外2370家)架起数字化“高速路”;二是“标准化”建立起行业间数据对接交互的“普通话”,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实现不同机构间低成本、高安全的数据交互和有效、无损、对称的信息传输。三是“规范化”减少网状交易结构下存在的交易摩擦,依托登记交易中心平台真实、准确的交易信息,实现集中清算、收支便利、交易履约管理和交易资信提升,可更好促进国际机构间资源整合、协同协作。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场机构通过使用登记交易中心统一的数据规范、标准的合同和账单体系、一致的交易规则,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深化国际合作。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93家保险机构(包括56家保险公司、4家再保险公司及33家保险经纪公司)在登记交易中心平台注册开通交易权限,其中境外机构16家、境内机构77家;累计交易保费7555.53万元;累计登记保费1132.78亿元。

行业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暨太保产险与中再产险场内交易签约仪式在临港举行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贺青,上海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韩延瑜,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中国再保总裁庄乾志,上海保交所董事长王哲,上海市委金融办,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处室,临港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410120259.png

品牌推广

微信图片_20250425231647.jpg

品牌推广

科创节.jpg

品牌推广

ab6b4cd3961517dcbd39161275e91a07.png

品牌展播查询

品牌展播查询.png

微信小商店

微信小商店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