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数字化转型深化的关键年份。本次评选出的50家数字化创新实践企业,展现了数字技术在各行业落地应用的成熟与价值。这些企业不再满足于单点技术应用,而是追求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再造。
从智能工厂到智慧供应链,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实质性价值。华为公司以15%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位居全球首位,体现了中国企业在数字技术核心领域的突破;洛阳轴承应用“5G+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交货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正大食品作为数字化转型“小灯塔”,展示了智能化管理的实践成效;精研科技则以“5G+AI质检”为核心,构建了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体系……
数字技术,如AI智能体,正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它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深入企业生产、运营与服务的关键场景,切实提升效率并优化决策。在工业制造中,智能体能实时监控订单进度、预测延期风险,使工厂订单平均延期率从显著降低;在客户服务领域,智能客服可独立解决90%以上的问题,实现7×24小时在线响应。同时,智能体还能自动生成营销内容、管理供应链、辅助研发设计,甚至帮助政务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有效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其价值已从“技术工具”升级为“生产伙伴”。
实体经济领域也在发生系统性智能变革,借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重塑产业竞争力,一批先锋企业通过5G、AI、工业互联网等开辟提质增效新路径。
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核心场景
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实验研究走向产业化规模应用。应用导向型企业增多,这些企业将AI技术与医疗、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显著的商业与社会价值。大模型领域呈现出快速商业化落地特征,生成式AI已实现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跨越。
在垂直行业应用方面,AI质检系统将传统人工质检转变为机器质检,使质检效率相比传统人工质检提升近10倍。
智能制造迈向“数字孪生”新阶段
智能制造正在从自动化向“数字孪生”升级。数字孪生技术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核心桥梁,正以每年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重塑工业制造、智慧城市、能源管理等领域。头部企业已实现从设计、生产到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以智能制造为例,企业通过“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对加工参数、刀具磨损等数据进行毫秒级监控。数字孪生平台需支持多类型传感器、视频流、ERP/MES系统等数据源的无缝对接,确保物理场景的全面映射。
中小企业转型从“样板间”走向“商品房”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日趋成熟。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通知指出,要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针对性开发一批行业属性强、赋能效果优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为同行业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与路径。这些“小灯塔”企业具备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等特点,能对行业同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较好的示范作用。
总结
随着5G-Advanced技术商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应用,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新阶段。未来转型将更注重数据驱动决策、产业链协同和商业模式创新。从单点技术应用向全面数字化延伸,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普及,从示范引领到全面推广,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企业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
(文/观海)
e-Mail:lab@enet16.com





